2008年,武夷山市首次承辦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11月14日,第十四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又將在武夷山舉辦。兩屆年會之間的10年,是武夷山市茶產業整體規模、綜合產值和茶農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的10年。
10年來,武夷山市政府在茶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和增強經濟競爭力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有武夷山特色的茶產業發展道路。作為福建省的產茶大市,武夷山市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世界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中國著名的茶鄉。
10年來,武夷山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做大做強茶產業,促進了茶產業健康持續穩步發展,茶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武夷山市共有茶園面積14萬畝,比2008年增加3.25萬畝,無公害茶園100%全覆蓋,機械化修剪采摘比例達到94%以上;2017年茶葉產量19200噸,比2008年增長260%;茶業總產值達到21億元,比2008年增長近一倍。此外,挖掘記錄茶樹品種280種,科技保護可用品種70多個,涉茶人數達8萬余人,占全市人口34%。
10年來,武夷山著重在品牌創建、產品營銷、品牌保護上下功夫,提升了茶業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鼓勵和培育了一大批茶葉企業的興起。目前,武夷山市共有注冊茶企3550家,規模茶企38家,通過食品生產許可認證企業573家,市級以上茶葉龍頭企業15家,茶葉合作社94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個 ,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9個,著名商標51個,知名商標120個。
2008年開始,武夷山市率先制訂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嚴控無序違法開墾茶山行為,限制茶園面積。同時,著重提升茶葉質量,嚴控茶園用肥用藥;整合現代茶業生產項目優惠政策,扶持建設高標準生態茶園、有機茶基地。累計投入現代茶業生產發展項目資金1.29億元,建設標準化生態茶園10萬畝。
武夷山市監管部門還嚴格市場監管,開展食品安全“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做到“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規范“武夷山大紅袍”馳名商標、“正山小種”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使用管理,開展茶葉市場專項綜合整頓活動,嚴厲打擊商標侵權行為。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對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取消項目扶持、資金補助、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并在各種傳媒平臺予以曝光。
進入新時期,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萬里茶道”起點城市的優勢,深入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茶旅文化交流與合作,大力幫助扶持茶葉生產企業開展出口自營業務,支持以正山小種紅茶為代表的武夷茶進軍國際市場。目前,武夷山市正以承辦第十四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和第十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和舉辦中國茶文化與茶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中國茶旅特色小鎮高峰論壇為契機,切實提高武夷茶在茶業界的話語權,讓武夷茶在全國乃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