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濟南茶葉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監事會副監事長,山東省茶文化協會副會長,濟南市茶葉行業協會會長。
個人榮譽:劉勇同志連續數年被濟南市供銷社授予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先后榮獲濟南市優秀黨務工作者、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章”和“濟南市勞動模范”,2015年“影響濟南”年度經濟人物以及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中國茶業經濟人物”等稱號。
企業榮譽:濟南茶葉批發市場集團有限公司先后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單位”、“省級規范化市場”、“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規范市場”、中國茶品牌“金芽獎”等百余項榮譽稱號,以及“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百強企業”、“國家級綠色市場”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重點茶市”及國家商務部“重點監測單位”等。
他是一個標準的北方漢子,身材魁梧,聲如洪鐘,雷厲風行;
他是一個知識型的管理者,有著開放的思維,能把握最先進的管理理念,應用于企業實踐中;
他不拘泥于固有的運營模式,總能以果敢的魄力開拓新的發展契機;
他又是一個有擔當的企業家,始終把企業責任與社會責任抗在肩上,他帶領企業走出困境,銳意進取,也帶動了濟南整個茶產業的升級;
他更是一個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茶人”,對于茶文化、茶產業有著自己獨到的思考和探索,他掌管江北最大的茶葉集散中心和南北茶葉貿易的橋頭堡---濟南第一茶市,篤行不倦的實踐著自己對于“茶的誓言”。
他就是濟南茶葉集團總經理,濟南博茗茶葉交易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劉勇。
茶慕泉來,濟南自此有“茶市”
北方地區素來就是南方茶葉的主要銷區,茶葉有著很廣闊的消費市場,但在1996年之前,濟南并沒有大型的茶葉批發市場,只有零星商鋪散落在失去街巷中。1996年,濟南市政府號召“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濟南市供銷社率先在槐蔭區張莊路的原土產舊倉庫的基礎上,成立了濟南茶葉批發市場。
市場建設初期非常艱苦,發展也很慢。不僅硬件環境亟待改善、企業職工要維持生計,而且南方茶商在濟的經營狀況也不穩定,這些都是擺在企業發展面前的問題。劉勇說,“要想搞活市場,就必須穩住我們的商戶;要想讓茶商能在濟安心經營,我們就必須要真心真意的為茶商做好服務”。自此“服務興市”就成了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最核心的企業信條。
經過20年的發展,當年的老倉庫變成了一棟棟的大樓,當年的雜草叢生的石板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路和停車場,當年的小商戶也成為了茶企業、茶品牌的老板。唯一沒有變的就是劉勇提出的“服務興市”的信條。
如今的濟南第一茶市,享譽茶界,被譽為南茶北銷的樞紐、連接生產和銷售的通道、南北茶貿易的橋頭堡,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首批認定的全國20個重點茶市,年交易額超過20個億。茶界泰斗張天福老人親自為市場題字“第一茶市”。
這座城市也因此飄滿茶香。在濟南第一茶市泉與茶完成了他們宿命中的邂逅。
南茶北銷,茶博會成貿易橋梁
“服務興市,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為茶商謀福利,幫他們把家鄉的好茶推廣出去。茶商的生意好了,消費者就能喝到貨真價實的全國各地名優茶品,我們必須做好這個媒介?!眲⒂氯缡钦f。
原來的濟南市場,主要是花茶和綠茶的天下,要想喝到其他品類的好茶,受當時的經濟環境、物流、儲存等因素的影響,并不容易。從2001年開始,濟南茶葉批發市場開始舉辦濟南首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將促進茶經濟交流、匯聚全國各地名茶作為主要任務,將各地名優茶陸續引進到濟南市場。自此以后,鐵觀音、大紅袍、正山小種、普洱茶、安華黑茶、坦洋功夫、福鼎白茶等一個個優秀的茶葉品種被引入,被消費者所熟知,進而被推介到整個北方市場。濟南茶博會成了南茶北銷最重要的貿易橋梁,成了南方茶葉企業進軍北方市場的“金字招牌”。
如今,濟南茶博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九屆,2016年5月份將舉辦第十屆。在茶博會的帶動下,現在的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有全國16個?。ㄊ?、自治區)的800多家茶商、業戶入住,六大茶類齊聚,各色茶葉及相關產品上萬種,包括茶葉、茶具、茶包裝、茶服、茶衍生品等多個門類。成為了濟南茶事文化活動的基地、茶品牌的孵化園。
一心為茶市,愿茶香世界
“我不能算是個茶人,只是時勢造就了我與茶的緣分。我參加工作以來,最辛苦,最動腦筋的十幾年都給了茶葉市場,看著一個個茶商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從小老板變成大企業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了解茶,并喜歡上了茶,我覺得這就足夠了”。劉勇總是這樣說。
誠然,在濟南茶產業高速發展的二十年中,劉勇帶領著他的第一茶市團隊,攻堅克難,邊發展邊改造,以改造促發展,先后改建了市場西營業區,拆除了原有舊的茶葉大棚改造成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市場中心建筑“聚茗閣”和中心廣場,建設了濟南首家茶主題博物館“濟南茶葉博物館”。2015年,更是建成了集茶葉品牌、茶器美學、主題茶會、茶藝培訓、茶文化體驗、定制等功能于一體“茶文化推廣中心(品牌港)”。這座創造濟南乃至全國業界多項第一的大樓迅速成為泉城濟南的一個茶文化地標建筑。
在辛勤耕耘下,市場跨越式的發展,成為了非茶產地“全國銷售量最大茶葉市場”。第一茶市先后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單位”、“省級規范化市場”、“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規范市場”、中國茶品牌“金芽獎”等百余項榮譽稱號。劉勇以及他帶領的市場團隊并沒有停下腳步,依然為茶葉南北的流通忙碌的奔走于產地與銷地。
“茶,是我們中華文化的載體,亦承載了我們中國人對于人生的理解、感悟與思考。我們作為茶的踐行者,應該將茶文化以及茶文化背后所傳承的文化內涵弘揚出去,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歡上中國的茶,愿茶香世界”。劉勇如是說。
城市,由“城”與“市”構成。因城建市,以市興城?!笆小笔且蛔俺恰苯洕盍Φ捏w現。濟南,歷來都不是主要的產茶區域。但在劉勇以及他帶領的市場人的心血澆灌下卻興起了這樣一個大型的專業的批發市場,讓濟南這座泉水之城浸潤著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