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溝通橋梁 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 ——專訪市供銷合作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張國松

2019-05-21 14:13
DSC_4003.JPG

  5月23日至27日,中國(濟南)第十三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第七屆茶文化節將在“第一茶市”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和濟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濟南不是茶葉主產區,然而,卻孕育了素有“江北第一茶市”美譽的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從單一花茶到六大茶類齊聚泉城?!敖钡谝徊枋小薄爸袊枞~界晴雨表”“南茶北銷的樞紐”等美譽名揚天下,銷售范圍涉及北京、天津、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幾十年來,第一茶市逐步成長為泉城濟南的地標式區域,茶逐步成為泉城濟南另一張城市名片。

  在這次茶博會上,作為江北第一茶市,濟南將會與茶葉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近日,記者專訪承辦單位之一濟南市供銷社合作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張國松,為讀者解讀茶博會背后的故事。

  記者:中國(濟南)國際茶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濟南茶博會”)已經舉辦了十二屆,今年是第十三屆,可以說一屆比一屆有亮點,本屆茶博會又會帶來什么新的突破呢?

  張國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以下簡稱“中茶協”)的大力支持指導下, 2001年以來,我們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二屆濟南茶博會、六屆茶文化節,每屆茶博會的成功舉辦,都很好地促進了茶文化交流、茶產業發展,提高了濟南的美譽度。

  中國(濟南)第十三屆國際茶博會暨第七屆茶文化節將于今年5月23日舉辦。同以往相比,本屆茶產業博覽會創新思路,突出“天下茗茶·齊聚泉城”“泉茶結合·地域特色”“活動紛呈·饕餮盛宴”“產茶區縣·名茶推介”“茶會講座·弘揚文化”“以斗為契·以茶會友”六大亮點。

  “天下茗茶·齊聚泉城”——本屆展會展品范圍囊括中國六大茶系優質茶品、海外名茶、茶文化工藝收藏品、紫砂陶瓷器皿等,吸引眾多知名企業前來參展,國內知名品牌茶企名品推介,臺灣茶企、海外名茶也將隆重亮相濟南茶博會。

  “泉茶結合·地域特色”——茶博會期間將舉辦趵突泉名泉茗茶品鑒會、品茗茶游泉城等主題活動,將濟南的“泉”“茶”有機融合,讓泉水文化與茶文化深度契合,突出茗茶與甘泉的美美與共。

  “活動紛呈·饕餮盛宴”——本屆茶產業博覽會活動異彩紛呈,除開幕式外,還將組織高端茗茶展示品鑒會、中益普洱餅現場簽售會、第一茶市發展攝影展、普洱茶品鑒會、濟茶協茶具分會成立大會、孔禮?吟誦論語及茗戰泉城?首屆斗茶大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產茶區縣·名茶推介”——安徽省歙縣政府及浙江省開化縣政府和重慶市武隆區政府將組團參加本次茶博會并舉辦產品、品牌推介會和萬人品鑒會,讓泉城市民在品嘗優質名茶的同時也能欣賞到美輪美奐的當地特色文藝表演。

  “茶會講座·輪番上陣”——茶博會組委會精心策劃了“贏在2019”茶商營銷轉型大課堂,廈門同航咨詢機構創始人畢曉軍老師為您答疑解惑;還有中國星級茶館高峰論壇,高馬二溪《兩百擔趕山會》、青年茶人茗茶品鑒會等一系列茶會活動,讓市民在悠悠茶香、裊裊茶氣中體驗茶文化,感悟茗茶魅力。

  “以斗為契·以茶會友”——本屆茶博會將舉辦泉城首屆斗茶大賽、第六屆茗星茶藝師濟南賽區決賽、2019茗星茶館全國評選大賽等活動。八方茶界英豪齊聚,以斗為契,寄創新于競爭,以茶會友,弘揚茶文化,拉長茶產業鏈條。

  本次茶博會共布置展位2600個,其中特裝展位600個,設立濟南第一茶市、濟南國際會展中心兩個會場。參會參企業達1800余家,交易額預計達4億元。

  記者:舉辦濟南茶博會暨茶文化節有哪些積極影響?歷屆茶博會為濟南乃至全國茶行業內外帶來了哪些變化?

  張國松:濟南茶博會是中茶協確定的兩大展會之一,舉辦好濟南茶博會暨茶文化節,在全國茶行業會展經濟中有著積極推動作用,對全國南茶北銷、乃至茶葉的國際交流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茶博會暨茶文化節成功舉辦對濟南的意義更加重大,有力提升了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力,促進了濟南茶經濟的發展,對濟南的相關產業也起到了很好的拉動作用?,F在濟南正在努力推進“1+474”工作體系,茶博會暨茶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將進一步促進茶流通,繁榮茶文化,鞏固濟南在全國茶市中領先地位,助力濟南成為茶葉之城,成為江北乃至全國的茶葉交易中心、茶葉物流中心。

  具體而言, 通過舉辦茶博會,給濟南帶了五個方面的可喜變化。一是進一步擴大了濟南知名度,加強了濟南與全國各地特別是產茶區的友好交流和往來,促進了相互學習、共同發展。二是帶動濟南區域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濟南由過去不產茶,到開始種植、加工茶,并形成一定規模,現在濟南產茶基地已達20000畝。作為全國高緯度茶葉的代表,濟南茶具有“小米湯、板粟香、葉肉厚、耐沖泡”的濃郁特色,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三是由過去單一的茶品消費習慣改變為多品種的飲茶消費。都說濟南人有口福,六大茶類,上萬個品種,廣大市民都可以根據季節及自己的喜愛、條件來選擇不同的茶品。四是茶博會的連續成功舉辦,泉茶結合,相得益彰,泉文化、茶文化的內涵得到提升,茶葉之城逐漸叫響。五是茶葉市場的蓬勃發展和茶博會的舉辦,發揮了對相關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僅“第一茶市”周邊就聚集起四座茶葉批發市場、超過2000戶茶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茶葉一條街”。并帶動了餐飲娛樂、車輛銷售、物流貨運、房產地產等行業的迅猛發展。

  記者:濟南歷來是中國茶葉的重點銷區,全國茶葉產區政府及企業非??春脻夏酥辽綎|市場,在吸引產區茶葉企業入駐市場方面有什么好的經驗做法?

  張國松:濟南是南茶北銷的重要通道,自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成立以來,濟南在茶葉界便聲名赫赫,被譽為南茶北銷的樞紐,連接生產和銷售的通道,南北茶葉的集散中心和茶事活動的重要基地,是全國茶商的必爭之地,產茶區政府和企業非常重視濟南市場,把濟南作為進軍國內其他市場的橋頭堡,很多產區政府在濟南進行過茶葉推介,例如浙江麗水、松陽、新昌、開化,湖南安化,貴州湄潭,四川犍為,安徽歙縣,湖南湘西州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自此為當地茶葉品牌打開了銷路?,F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是茶商云集,名茶薈萃,全國20多個主要產茶區的800多家茶商、業戶入駐茶葉市場,經營茶葉及相關產品萬余種,年交易量超過120萬,交易額超過25億元。

  為吸引茶葉產區茶商入住濟南茶葉批發市場,確保茶商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我們根據市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大力倡導“服務興市”四字方針,千方百計優化完善服務內容,把服務作為工作重心,并貫徹于各項工作的始終。一是在市場建立了綜合服務大廳,實行一條龍服務,凡進入市場的業戶,不出市場就可辦好各種相關手續。二是針對很多業戶舉家搬遷市場的情況,千方百計為業戶子女辦理了入學、入托手續,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三是積極開展各種茶事活動,經常走訪產區和銷區,架起產銷之間的橋梁,讓大家進的來、留的住、有錢賺,賺的多。四是建立茶行業協會,成立協會黨支部,市場與業戶團結互助,提高了市場的凝聚力,以黨建帶動茶行業發展,形成了“黨旗紅·市場旺”的良好氛圍。五是成立茶藝培訓學校,建立茶葉質檢中心,建立茶葉網站,完善和延伸市場服務功能。市場零距離、全方位服務密切了市場與業戶的關系,服務在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已經成為響當當的品牌。

  記者:濟南雖不是主要產茶區,但卻一直“茶香滿城”,這離不開泉城市民對茶葉的追逐和熱愛。如今在我市人均茶葉消費是多少?以哪些茶類和品種為主?

  張國松:濟南是一個“飲茶、好茶”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迎客首先一杯茶的傳統禮儀習慣。濟南目前年人均消費茶葉在850克左右。

  消費的品種由過去單一的“茉莉花茶”發展到現在的“綠茶、青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花茶”,飲用較多的品種有:泉城綠茶、日照綠茶、南方香茶、龍井、碧螺春、太平猴魁、鐵觀音、大紅袍、正山小種(紅茶)、金駿眉、普洱茶、安化黑茶、福鼎白茶等品種。這些都是與茶葉市場的發展、茶博會的召開、茶事活動的開展分不開的。

  記者:濟南是“泉水之都文化之城”,濟南的茶文化普及對建設文化之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在茶文化普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有什么打算?

  張國松:濟南是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極深的文化底蘊,齊魯文化源遠流長。濟南泉水甲天下,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據歷史記載,茶道、茶文化始于濟南長清境內的靈巖寺,可見茶文化亦是濟南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茶文化的普及、弘揚,對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軟實力都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茶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設的應有之意,不可或缺。其次,茶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和”,普及茶文化,引導茶消費,可以潛移默化,提高市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另外,以茶文化為引領,可更好地宣傳濟南的泉水文化,讓世界各族人民更好地了解濟南、認識濟南、走進濟南。

  為了普及茶文化,我們做了很大努力,從茶葉市場的建設,到茶博會的成功舉辦都為茶文化的普及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另外,市場組織了茶藝、評茶職業培訓,已培訓學員3000多人,這些學員都已經成為濟南乃至山東省茶文化傳播的骨干力量。濟南還經常組織萬人品茶、泉水泡名茶、品茗游泉、茶藝茶道表演、茶文化講座、茶葉品鑒、斗茶比賽、茶藝師評選等活動,以此來普及茶文化。

  今后,濟南在茶文化普及方面還是要更好地做好泉茶結合的文章,如果說泉是濟南的靈魂,那么,茶就是濟南的風韻,努力讓泉與茶,靈與韻交融升騰,多組織一些親泉、品茶的活動,不斷打造泉茶文化交相互映、地域特色濃厚的“泉茶濟南”文化品牌。

  記者:在我市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濟南茶葉批發市場作為中國茶葉銷售的“風向標”,將如何進一步發展、提升?

  張國松: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是國內最大的單體茶葉市場,是中國茶葉銷售的“風向標”,在全國茶界具有一定影響和聲譽。這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同志給予的評價。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也得益于包括《濟南日報》在內的各級新聞媒體的關心呵護,借此機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為鞏固提升濟南茶葉批發市場江北“第一茶市”的地位,下步組織推動濟南茶葉批發市場重點做好五項工作:

  一是進一步優化完善營商服務措施。主動對標市委“1+474”工作體系,根據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精神,堅持茶商需求導向,堅持與時俱進,及時優化完善服務項目和服務措施,讓茶商安心經營、放心經營。

  二是組織推動茶商發展動能轉換升級。借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組織帶動茶商 “走出去”,積極開展國際貿易。依托“互聯網+”,搞好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引導茶商從實體店面經營為主向實體店面經營和網絡銷售相結合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經營、相互推動補充的新格局。

  三是加強富有行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發揮現有茶藝評茶職業培訓中心、濟南茶葉博物館、茶葉質檢中心、茶文化推廣中心的功能作用,繼續搞好茶博會暨茶文化節,繼續搞好茶藝師培訓,適時舉辦形式多樣的茶文化普及宣傳活動,弘揚茶文化,促進茶流通,振興茶事業。

  四是組織做好茶葉批發市場的規劃建設。結合濟南軌道交通建設,加大茶葉市場的商場化改造建設力度,完善市場服務功能,提高市場競爭力,努力把濟南茶葉批發市場建設成茶葉茶具經營交易為主的商場群、功能完善的綜合體,帶動周邊地區成為全國茶葉交易中心、茶葉物流中心。條件成熟時,積極探索在城郊建立分市場、組織茶商在市區建立連鎖經營店。

  五是持之不懈地抓好批發市場黨的建設。繼續發揮市場黨組織和茶協黨組織的功能作用,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全面從嚴加強黨的建設,認真抓好流動黨員的教育、服務和管理,永遠保持“黨旗紅·市場旺” 的發展格局。